装配式建筑是用预制部品部件在工地装配而成的建筑,包括装配式混凝土建筑、钢结构建筑、现代木结构建筑等。装配式建筑的特点是标准化设计、工厂化生产、装配化施工、一体化装修、信息化管理和智能化应用。发展装配式建筑是建造方式的重大变革,有利于转变建筑业发展方式,促进钢铁产业转型升级,提升劳动生产效率和质量安全水平,节约资源能源,减少施工污染,实现建筑业节能减排和可持续发展。
为促进我省装配式建筑健康发展,有力保障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新型城镇化发展,根据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6〕71号)、《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住宅产业现代化的指导意见》(冀政发〔2015〕5号)和《河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实施意见》(冀政办字〔2017〕3号)编制本规划,主要明确我省装配式建筑发展的目标、路径和任务。规划期为2016年至2020年,展望到2025年。
一、发展现状
(一)国外发展现状
当前发达国家的建筑业已从工业化专用体系走向大规模通用体系,以标准化、系列化、通用化建筑构配件、建筑部品为中心,组织专业化、社会化生产和商品化供应,形成了各自不同的装配式建筑发展模式。
钢结构高层建筑在美国与日本主要以钢结构+预制外墙挂板为主,钢结构普通住宅在美日欧等国家主要采用轻钢结构。装配式混凝土高层建筑在日本等国主要以装配式混凝土框架+预制外墙挂板为主。现代木结构大量应用于美国、加拿大和日本的低层普通住宅。融合了钢结构、装配式混凝土、现代木结构等结构体系的混合结构主要应用在德国。
(二)国内发展现状
政策引导循序渐进,推动力度逐步加大。《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提出了“强力推进建筑工业化,提高住宅工业化比例”的要求。《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指导意见》明确了装配式建筑发展的基本原则、总体目标和重点任务,提出力争用10年左右的时间使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面积的比例达到30%。
技术体系逐步形成,标准体系不断完善。经过多年研究和努力,随着科研投入的不断加大和试点项目的推广,装配式建筑各类技术体系逐步完善,初步建立了装配式建筑结构体系、部品体系和技术保障体系,部分单项技术和产品研发已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国家和地方相关标准规范陆续出台,标准体系不断完善,为装配式建筑项目建设提供了技术支撑。
试点先行稳步推进,产业集聚规模发展。住房城乡建设部先后批准了11个国家住宅产业现代化综合试点(示范)城市和59个国家住宅产业化基地。通过试点引路,各地形成了一批以国家住宅产业化基地为主的龙头企业,带动了建筑业转型发展。上海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顶层设计,要求全市范围内新建建筑全部实施装配式建筑,同时完善技术支撑体系,提升装配式建筑质量水平,并通过强化示范引领,营造良好发展氛围,2016年全市装配式建筑实施面积约1500万平方米。
(三)我省发展形势
1.发展现状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装配式建筑发展,自2015年以来,我省装配式建筑发展步伐不断加快。截至2016年底,全省在建装配式建筑项目490万平方米;落实农村装配式低层住宅420套,其中竣工135套,在建90套。
政策引导力度不断加大。2015年3月,省政府印发《关于推进住宅产业现代化的指导意见》,明确住宅产业现代化的发展目标、工作重点、支持政策和保障措施。2016年6月,省政府印发《加快推进钢结构建筑发展方案》,提出在大跨度工业厂房、仓储设施中全力推广钢结构,在适宜的市政基础设施中优先采用钢结构,在公共建筑中大力推广钢结构,在住宅建设中积极稳妥地推进钢结构应用,促进钢铁产业化解过剩产能和转型升级。2017年1月,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实施意见》,明确把钢结构建筑作为建造方式创新的主攻方向,大力发展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在具备条件的地方倡导发展现代木结构建筑,力争用10年左右的时间,使全省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面积的比例达到30%以上。
组织推动力度不断加强。省政府建立了分管副省长为召集人的省住宅产业现代化发展联席会议制度,统筹规划、组织协调、整体推进全省住宅产业现代化发展。2015年10月,省政府召开全省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观摩座谈会暨住宅产业现代化工作现场会,安排部署全省住宅产业现代化工作。2016年5月,省政府召开全省钢结构建筑观摩暨建筑产业现代化工作现场会,会议明确,自2016年起,各市要以保障性住房、棚户区改造住房为重点,每年至少开工建设10万到15万平方米的钢结构住宅。
标准体系不断完善。省住房城乡建设厅颁布实施了《装配整体式混凝土剪力墙结构设计规程》《装配式混凝土剪力墙结构建筑与设备技术规程》《装配式混凝土构件制作与验收标准》《装配式混凝土剪力墙结构施工及质量验收规程》《装配整体式混合框架结构技术规程》等5部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地方标准和《装配式混凝土剪力墙结构住宅表示方法及示例》等7项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标准设计图集,印发了《河北省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工程定额(试行)》《河北省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工程工程量清单(试行)》。正在编制《建筑用钢型材标准》等5部钢结构建筑地方标准、《交错层积木(CLT)结构应用技术规程》和《河北省钢结构建筑工程定额及工程量清单》。
产业基础逐步形成。近年来,我省设计、开发、施工、部品生产等企业积极探索,不断实践,取得了一定成果,推动了我省装配式建筑发展。目前,全省有5个国家住宅产业化基地和16个省基地,涵盖预制构件、建筑部品、新型墙材、装备制造等多个领域。全省预制混凝土构件年设计产能60万立方米,钢构件年设计产能178万吨,木构件年设计产能1万立方米,具备了加快装配式建筑发展的产业基础。
示范效应逐步显现。自2013年起,省住房城乡建设厅每年安排专项资金支持省住宅产业现代化综合试点城市、农村装配式低层住宅建设试点县、国家级和省级基地企业、装配式建筑示范项目建设。石家庄、秦皇岛、唐山、保定、邯郸等5个综合试点城市在组织领导、政策制定、企业培育、技术研发、项目建设、宣传培训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扎实成效。涉县、唐山市丰润区、平山县等县(市、区)积极推动农村住宅转变建造方式,开展农村装配式低层住宅建设试点工作,取得了积极进展。基地企业和装配式建筑项目,发挥了示范引领和带动作用。
2.存在问题
我省装配式建筑发展虽然取得了积极进展,但仍存在一些问题。一是标准体系有待完善。目前,虽然装配式建筑的基础性、通用性标准规范基本齐全,不影响当前推广装配式建筑,但针对装配式建筑全产业链的标准体系尚未建立。二是有效需求不足。装配式建筑仍处于起步阶段,市场认可度不高,产业发展不均衡,产业链不健全,制约了装配式建筑整体推进。三是建设管理模式亟需转变。适应装配式建筑特点的招投标、质量安全监管和竣工验收等管理模式尚未建立完善。四是人才队伍缺乏。装配式建筑人才培养机制尚未健全,专业培训力度不足,各层次专业人才队伍缺乏。
3.面临机遇
京津冀协同发展迎来新机遇。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深化实施,我省与北京市、天津市在政策协同、科技创新、人才共享等方面的协同机制将逐步成熟,我省装配式建筑发展可借助北京、天津的科技和人才资源实现关键技术和创新模式的突破。国家设立雄安新区,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加大,为我省建筑产业发挥区位优势,参与区域竞争带来新的空间。
环境保护约束加大带来新契机。装配式建造方式相比传统建造方式,可以大幅度降低施工扬尘和噪音,减少建筑垃圾和污水排放,具有绿色建造、低碳发展的特点,节能减排效果十分显著。面对京津冀地区日益提高的环保要求,装配式建筑更加适合我省节能减排和绿色崛起的新型城镇化发展要求。
行业转型升级促进新发展。我省化解钢铁过剩产能,钢铁企业转型发展,为钢结构建筑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劳动力成本持续攀升,建筑工业化步伐加快,推动了建筑产业转型升级,建筑产业正从手工操作方式向工业生产方式转变,有力地促进了装配式建筑发展。
新型城镇化发展带来新需求。2020年,我省城镇化率将达到60%左右,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智慧城市、海绵城市、综合管廊、保障性安居工程、美丽乡村建设等深入推进,以及京津冀协同发展和非首都功能的产业和人口转移,我省装配式建筑将迎来极大的市场需求。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按照适用、经济、安全、绿色、美观的发展要求,以提高建筑业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以转变建造方式为主线,以科技管理创新为手段,以人才队伍为基础,坚持政策引导与市场资源配置相结合、试点示范带动与产业集聚发展相结合,加快形成我省装配式建筑发展体系,全面提升我省装配式建筑发展水平,促进建筑产业转型升级。
(二)基本原则
政府引导,统筹规划。发挥政府统筹规划、协调推进作用,制定发展规划,明确发展目标,构建产业体系,健全工作机制,完善配套政策,创造发展环境。
市场主导,示范带动。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以试点为样板,整合市场资源,理顺产业关系,激发市场需求,增强市场供给,引导企业深入开展装配式建筑建设试点工作,带动我省装配式建筑持续健康发展。
创新驱动,转型升级。大力开展科技创新和管理创新,逐步完善装配式建筑技术体系、管理体系和标准体系,以装配式建筑发展为契机,加快推动我省建筑业、钢铁产业和建材产业转型升级。
区域协作,共同发展。以京津冀协同发展为目标,以优势互补、合作共赢为基础,以服务京津市场为带动,深入开展区域协作,推进京津冀装配式建筑协同发展,共同营造京津冀绿色发展环境。
(三)发展目标
到2020年,我省装配式建筑的发展环境、市场机制和服务体系基本形成,技术体系基本完备,管理制度相对完善,人才队伍培育机制基本建立,关键技术和成套技术应用逐步成熟,形成能够服务于京津冀地区的装配式建筑生产和服务体系。装配式建造方式成为主要建造方式之一,结合我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把钢结构建筑作为建造方式创新的主攻方向,大力发展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在具备条件的地方倡导发展现代木结构建筑,不断提高装配式建筑在新建建筑中的比例。
——到2020年,全省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面积的比例达到20%以上,其中钢结构建筑占新建建筑面积的比例不低于10%。
——到2020年,培育2个国家级装配式建筑示范城市、20个省级装配式建筑示范市(县)、30个省级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80个省级装配式建筑示范项目。
展望到2025年,装配式建造方式成为主要建造方式之一,建筑品质全面提升,节能减排、绿色发展成效明显,创新能力大幅提升,产业体系完备,形成一批具有较强综合实力的装配式建造全产业链骨干企业。全省装配式建筑面积占新建建筑面积的比例达到30%以上。
专栏1:河北省装配式建筑“十三五”主要规划指标 | |||
一级指标 | 二级指标 | 2020年 | 指标属性 |
示范创建 | 国家级装配式建筑示范城市 | 2个 | 预期性指标 |
省级装配式建筑示范市(县) | 20个 | 约束性指标 | |
省级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 | 30个 | 约束性指标 | |
省级装配式建筑示范项目 | 80个 | 约束性指标 | |
科技进步 | 建筑业生产效率提升 | 100% | 预期性指标 |
装配式建筑项目施工周期缩短 | 25% | 约束性指标 | |
人才发展 | 领军人才 | 15-30人 | 预期性指标 |
高级管理人才 | 900-1500人 | 预期性指标 | |
高级技能人才 | 9000-15000人 | 预期性指标 | |
续专栏1:河北省装配式建筑“十三五”主要规划指标 | |||
一级指标 | 二级指标 | 2020年 | 指标属性 |
规模效应 | 钢结构建筑占新建建筑面积比例 | 10% | 约束性指标 |
中高层新建装配式建筑中绿色建筑比例 | 100% | 约束性指标 | |
产业集聚 | 产业示范园区 | 5个 | 预期性指标 |
产业联盟 | 3个 | 预期性指标 | |
龙头骨干企业 | 30个 | 约束性指标 |
统筹空间、规模、产业三要素,围绕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根据《河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河北省新型城镇化与城乡统筹示范区建设规划(2016-2020年)》,明确全省装配式建筑发展的产业布局和发展定位。
(一)构建京津冀装配式建筑协同发展格局。积极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发挥我省装配式建筑示范市(县)的引领作用,明确功能定位,突出发展重点,建立以科技创新、智慧发展、要素集聚、产业联动为特点的全省装配式建筑立体发展格局。全省范围内规划张家口、石家庄、唐山、保定、邯郸、沧州市和环京津县(市、区)率先发展,其他市、县加快发展。
专栏2:京津冀装配式建筑发展协同定位 | |
协同定位 | |
北 京 | 国家智库、科技创新、设计创新、人才培训、标准制定、大数据管理。 |
天 津 | 示范基地、科技创新、设计研发、云计算服务。 |
我省率先发展地区 | 京津科技推广基地,部品生产、物流配送、展示交易、区域辐射中心。 |
率先发展地区依托本地建筑业基础、城镇化发展动力和京津市场潜力,抓住北京携手张家口联合承办2022年冬季奥运会的战略机遇,突出科技创新引领,兼顾发展钢结构建筑和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积极推动农村装配式低层住宅建设,通过打造区域性装配式建筑产业示范园区,辐射带动周边地区,满足京津市场需求,实现生产基地科学布局。
环京津县(市、区)结合本地既有特色产业基础,规划形成面向京津市场的装配式建筑综合服务环,进一步整合并提升现有产业门类,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建立服务京津及周边地区的装配式建筑全产业链产品供应与服务带,使装配式建筑相关产业成为促进区域内产业转型的新动力。
专栏3:全省率先发展地区装配式建筑发展定位与产业引导 | ||
率先发展 地区 | 发展定位与产业引导方向 | |
张家口 | 借助举办冬奥会机遇,重点发展钢结构建筑,服务场馆建设。积极发展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探索在旅游景区发展现代木结构建筑。 | |
石家庄 | 依托省会城市技术和人才优势,发展装配式建筑技术、生产和安装设备,创新工程项目管理模式,建立装配式建筑智慧建造信息化平台。 | |
唐山 | 依托钢铁产业优势,重点发展钢结构建筑。积极发展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特色发展现代木结构建筑,研发农村装配式低层住宅体系。 | |
保定 | 借助北京非首都功能转移和雄安新区建设机遇,建设预制部品部件生产基地,形成满足北京产业转移和雄安新区建设的产业基础。 | |
邯郸 | 依托冀南中心城市区位优势,发展装配式混凝土和钢结构建筑,积极发展装配式建筑围护体系,研发农村装配式低层住宅体系。 | |
沧州 | 依托临雄安新区、天津区位优势和沿海港口优势,发展装配式混凝土和钢结构建筑,服务本地及周边市场。 | |
环京津县(市、区) | 依托环京津区位优势,重点发展装配式建筑围护体系、部品部件生产和物流基地,建设环京津装配式建筑产品服务带。 |
专栏4:全省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等级结构 | |
产业基地等级 | 空间布局 |
综合性生产基地 | 石家庄 |
区域性生产基地 | 唐山、邯郸 |
自给性生产基地 | 张家口、秦皇岛、沧州、衡水、邢台、定州、辛集 |
环京津装配式建筑 综合服务环基地 | 承德、保定、廊坊 |
——综合性生产基地,布局石家庄
依托石家庄产业基础较好、市场前景广阔、综合优势明显、配套政策完善等优势,以建筑产业科技创新为基本定位,重点对接北京和天津科技资源,搭建设计研发和智慧管理平台,兼顾装配式混凝土、钢结构、现代木结构和混合结构的全产业链核心技术研发,辐射带动全省。
——区域性生产基地,布局唐山和邯郸
依托唐山钢铁产业优势突出、交通区位优越、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较高等特点,规划定位为装配式建筑区域性生产基地。重点发展钢结构建筑,积极发展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借助区域内良好的现代木结构、陶瓷、型材等产业基础,发展现代木结构建筑、建筑部品、整体厨卫等,形成相关产业集聚区,重点服务京津冀北部以及东北地区。
依托邯郸丰富的产业基础、试点基地、广阔的市场辐射以及农村试点经验等诸多优势,规划定位为装配式建筑区域性生产基地。重点发展钢结构建筑、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和配套部品部件,积极发展农村装配式低层住宅,服务河北省南部地区,辐射相邻地区。
——自给性生产基地,布局张家口、秦皇岛、沧州、衡水、邢台、定州、辛集
张家口、秦皇岛、沧州、衡水、邢台、定州、辛集,规划定位为以预制混凝土构件和钢构件为主要产品的生产基地,辐射范围为半径在150公里之内的本市及周边地区,作为综合性和区域性生产基地的有效补充。
——环京津装配式建筑综合服务环基地,布局承德、廊坊、保定
承德、廊坊、保定,充分利用毗邻京津的区位优势和产业基地,通过科学规划引导产业发展、通过园区承载实现产业集聚,逐步充实服务京津装配式建筑的综合服务环,积极承接北京装配式建筑产业转移。
专栏5:环京津装配式建筑综合服务环基地产业引导 | ||
所在市 | 既有产业优势 | 装配式建筑产品 |
承德 | 钢铁、水泥 | 钢结构、装配式混凝土 |
廊坊 | 保温材料、现代装备制造、家具集散新型材料、物流仓储 | 新型建材、智能建筑、建筑机械设备、 钢铁深加工、整体厨房、物流仓储 |
< |